公告本邦形象標誌  
 

   
本標誌預計使用一年,供公路八景等重大活動使用。

 

   核定公路八景決選名單
 


依照編號及里程順序:
國道1號起點、國道1號火炎山、國道3號新店溪橋、國道3號高屏溪斜張橋、國道6號國姓交流道
台3線橫山水泥纜車、台4線崁津大橋、台7線巴陵大橋、台7丙線利澤簡橋、台8線太魯閣
台9線九彎十八拐、台9線清水斷崖、台9線關山、台12線臺中市區、台14線九九峰
台14甲線大禹嶺-武嶺-克難關、台15線關渡大橋、台17線雙園大橋林園端、台20線埡口、台21線水社壩
台21線陳有蘭溪橋、台21線夫妻樹、台26線龍磐草原、台28線月世界、台28線新威大橋
台61線雲嘉南、台64線板橋-中和、台76線員林大排、102線大粗坑、120線合興
145線西螺大橋、152線綠色隧道、158甲線綠色隧道、162甲線梅山卅六彎、173甲線七股
197線碎石鋪面路段、203線澎湖跨海大橋、北34線蛇形彎、北107線烏來瀑布、屏159線恆春城北門
屏202線酋長岩、花75線谷風-崙天、東45線利吉、宜專1線髮夾彎

  計44項

 
 
    國道電子收費 每公里約0.9元
 

  中國時報【許俊偉/台北報導】國道明年初全面電子收費,實施幾十年的過站固定費率也改成依里程「走多少、付多少」的計程收費。根據政府模擬推算,在維持通行費總收入不變的原則下,費率可能每公里○.九元左右,但目前仍未定案,最快四月對外公布。
目前國道至少六成車流是不經收費站的短途旅次,每天至少高達一六八萬旅次,屆時全得掏腰包付錢才能上路,影響甚鉅。例如,國一汐止交流道到圓山交流道十三公里無收費站,未來若費率○.九元,每天通勤來回要多支出約廿三元。
不過,在通行費總收入不變原則下(每年約兩百億出頭),由於多了上述短途收入,加上目前不收費的橫向國道也會納入收費,既有付費用路人支出可望較省。
現行國一、國三和國五等收費國道,平均收費站間距卅四公里,小型車過站一次四十元,等於每公里費率約一.一七元,走趟國一、十個收費站要四百元。未來國一全程三七三公里路程若以費率○.九元計算,只約三三六元。

新聞內容來源:《MSN新聞》

    新國道//高雄建國七 中部國四延伸  
 

    計畫明年設計 106年完工

〔記者曾鴻儒、張瑞楨、楊菁菁/綜合報導〕為改善南高雄、北台中交通瓶頸,交通部又要蓋新國道了!交通部規劃在高雄闢建國道七號,中部的國道四號也將延伸至潭子,如果環評順利,最快就可在明年展開設計等興建作業、一○六年完工。
連接霧峰到埔里的國道六號在九十八年三月通車後,國內就沒有新國道動工,規劃多年的國七闢建案,將成為下一條新國道。不過,兩路線均規劃多年,也都曾引爆環評爭議。國四延伸案因山區路段太多,遭環評委員打回票;國七則有保育團體質疑會影響候鳥過境鳳山水庫、高屏溪的生態動線。
國工局規劃組副組長陳宏仁指出,交通部上月已將國四延伸案環境影響說明書送至環保署;國七則參考「蘇花改」模式,去年就提前與環團溝通並逐步修正,預計下月提報環說報告。

   國四到潭子 11.5公里252億

 根據規劃,國四延伸案自目前國道四號終點豐原往潭子延伸,全長十一.五公里,為降低環境衝擊,路線略有變更,三座隧道總長度縮減為三.七公里,總建設經費二百五十二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近廿二億元。
國七則自高雄港出發,經林園、小港、大寮、鳥松,至仁武銜接國道十號,全長廿三公里,均採高架興建,總經費五百四十億元,每公里造價約廿三.五億元。
陳宏仁說,中山高南端舊高雄市區路段同時肩負往屏東、墾丁的長途運輸、都會通勤與高雄港、小港機場的運輸服務功能,壅塞情況非常嚴重;國七完工後,可有效改善這些瓶頸路段,並可提供東南高雄發展廊道,高雄市府對此則樂觀其成。市長陳菊曾表示,國七可在大坪頂地區設置交流道,達到客、貨車分離的效果。

  國七採高架 23公里540億

 至於中山高台中都會區路段向來也是嚴重瓶頸,國四延伸可讓太平、北屯民眾直接經國四銜接中山高,紓解中山高壓力。台中生活圈四號率先在去年底通行部分路段,農曆年間塞車情況嚴重,交通部官員指出,國四延伸案通車前,此路形同「斷頭路」,很容易壅塞,將闢建交控系統協助紓解交通。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局長林良泰指出,國道四號如確定延伸,必定會有人獲益,也會有人必須搬遷,交通部要積極做好溝通工作。
另外,兩案造價偏高則是備受質疑。官員解釋,造價高主因在兩案均穿越都會區邊緣,用地經費較高,例如國四延伸案用地經費達七十億,全線幾乎都經過人口稠密區的國七,用地經費更高達一百七十億;工程上,國七全採高架興建,國四延伸案也有將近十公里的高架與隧道路段,都是造價偏高原因。

新聞內容來源:《自由電子報》

 
 
 
 



《最後一里路-台14線 霧社至屯原》作者/mpinhone
http://mpinhone.pixnet.net/blog/post/30395273

 

 
   
 

  

  「公路猜一猜」是公路邦草創以來歷時最長且持續進行中的活動,到現在為止已經累積了近四千發的題目數量。在邁向四千的同時,為了發掘「猜一猜精神」,版主群特地從這些題目中挑選堪稱「經典」的題目,彙集為「經典猜一猜」。
「經典猜一猜」目前計18題,預計每期刊出六題,三期刊畢。未來每年也會匯集該年度經典題目,隔年年初於電子報發表與獎勵或評選題目之出題者。(獎勵辦法將於公路八景活動結束後公告)版主群希望能藉由此一評選,提升公路猜一猜的出題水準。

  版主群的評選重點有三:一、圖片拍攝;二、基本難度;三、答題者參與度。其中圖片拍攝為必需項目,另兩者則至少需有一項是符合水準的。又,具有紀念意義的題目(如第一發、最難的一發等)可保送上榜。三項評選重點皆有高水準表現者給予紅色獎牌、擁有兩項者給予綠色獎牌、有紀念意義者給予藍色獎牌。

  讀者閱覽名單時,可以透過公路邦側欄的文章搜尋功能,找尋題目的原出處,看看當時的作答情形。接下來就一同來回味公路猜一猜的經典題型吧:

 

 

 

   

  

 
 
   時空裂縫(一):大城-麥寮連鎖公路演變 文/高鐵HSR
    台灣自民國50年陸續出現完整的公路網,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其中更是經過三次的整編與無數次的改線。本連載隔期發表,以「天然災害」、「截彎取直」、「新闢外環」所留下的舊線為基礎,希望讓讀者發現更多不為人知的舊公路。在稍縱即逝的情況下,偶爾來個公路舊線遊覽也是不錯的選擇。
 

台灣公路的眾多舊線中,不時會因為甲公路的變動,導致乙公路也必須跟著變動。最常見此狀況通常只有整編,但是整編時會一次變動完成。本次介紹的「大城-麥寮連鎖公路演變」,不僅僅是整編時編號調整,還可以歸因於台17及其西濱大橋的計畫~完工,導致了50年來的改變。其中編號變動只有一次比較劇烈,剩下的就是路線上的修改、調整。

【圖一】民國50~民國65

 

民國50年台灣的省道僅僅編至臺16線,也就是說臺17線在這張圖的年代中是跟本沒有的。

當時鄉道151線與縣道154線共用起點,臺17線在當時還是鄉道133線(大約為今日台17線彰化段),以及鄉道153線(大約為今日台17線麥寮市區以北)。鄉道152線起點則位於鄉道133線上,鄉道143線在這裡的路線恰好是現在的縣道143線。這時往來濁水溪兩岸只能靠西螺大橋,其他地方可說是井水不犯河水(路上交通而論)。

當然這時就有計畫開一條跨越濁水溪的橋樑,分別是第一代的深藍色線以及第二代的紅色線,筆者都畫出約略位置供讀者參考

【圖二】民國65~民國68年:

   

  在第二次公路普查中,省道編號使用從原本的16加到24,這些省道的出現破壞了重要縣鄉道編號系統的連貫性,許多縣道編號乾坤大挪移,其中又以臺17線影響最為劇烈。

  在跨越濁水溪這裡當然也出現了變動,鄉道133線搬家,鄉道153線長度縮短,鄉道151線則是變成現今的溪頭公路,一切只是臺17線的出現呀!臺17線的路線則是吃掉鄉道133線後拐進大城,之後延續採用上圖的第二代橋樑,跨越濁水溪後再回到較靠海的位置。這樣的選線迫使鄉道143線、鄉道152線、縣道154線通通縮短,如本圖呈現的位置。 

【圖3】民國68年~民國80

   

  民國67年,原本的斜跨濁水溪的橋樑計畫改成本圖的直跨,而省道的標誌也變成圓形,這次改變唯一受到干擾的只有縣道154線再次縮短。

【圖4】民國80年代~民國90年代(民國80年西濱大橋完工):

   

  西濱大橋終於完工,當時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計畫案已經出爐,西濱大橋便以雙向8車道的規模通車。

  為了因應西濱大橋正式通車,縣道152線起點西移,縣道143線則是恢復成原本路線(民國70年代升級縣道)。比較特別的是縣道154線起點仍然在圖3的位置,出現了一條縣道154乙線來補足縣道154線與台17線中間的路段,不過這個編號出現時間不長,民國90年前後就消失了,目前僅在民國88年的經建三版地圖中還有它的蹤跡。

    現況:

原則上和圖4差不多(與民國90年代比較),僅有台61線標誌顏色由藍轉紅,這是於2006年重型機車開放行駛快速公路時所更換。另外現今的縣道154線起點已經西移到六輕工業區門口,故本圖無法繪出其起點。

  本次的連鎖演變介紹,簡單交代了台17線出現前後的演變,包含跨濁水溪橋樑的四代演變以及縣道154線的四個起點,甚至時間切得剛剛好,連省道標誌的演變都一次閱盡,50年來台灣公路演變縮影,已經在這次彙整中一覽而盡。

 
  發行/公路邦 發行人/Peter Fu 編輯、排版/貓砂 本期電子報稿期/2012.01.01-2012.02.27  
 

照片提供/(按照片上而下,左而右順序)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