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邦電子報 Vol.36

 目 錄 ▷

公路邦接受廣播採訪紀實

公路邦很榮幸在警廣台中台《三八阿花》節目中受邀專訪,訪談內容已在今年1月17日起陸續播出。錯過的邦友們也不用難過,粉絲團和本期電子報都開放大家下載訪談錄音檔,這裡還有獨家(未公開於粉絲團)的錄音檔第四集喔!

錄音檔連結()  

一同參與公路邦電子報!本報長期徵稿中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公路的觀察、研究、心得、紀錄想跟大家分享,歡迎投稿您的圖片或文章!
投稿時請將您的稿件寄到這個信箱:e-paper@twroad.org
唯一的限制:投稿後若收到我們的入選通知請不要將稿件在發報前公開發表。

大家的參與能讓公路邦電子報持續為您提供精彩豐富的內容。

 


 ⇩ 特別企劃:JJLi在澳大利亞的路小記行 文/JJLi



2013年一月,這是JJLi自出生以來第一次出國的日子 -- 為了慶祝自已活過所謂的「世界末日」,也同時也是慶祝自已盡完了身為學生與中華民國國民的「役」務,在經過了一個月的短短計畫,JJLi選擇了跟隨旅行團,踏訪「島洲」,澳大利亞,來感受與臺灣小島迴異的氣象與風情。

在這七天的旅行之中,筆者利用飛機、船和遊覽車(可惜沒有搭到火車)遊覽了澳洲東部的四個城市 -- 雪梨、墨爾本、黃金海岸、布里斯本。除了例行性的觀賞北半球看不到的珍奇動物(袋鼠、無尾熊、企鵝、大鸚鵡),感受人與生物間毫無距離的互動同時,也嘗試了異邦的公路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首先,和臺灣相反,澳洲駕駛座在右邊,行人與車輛都靠左邊走。

自雪梨下機場入市區的過程,我們進入了「地下的」交流匝道(應為雪梨過灣隧道,一號公路) -- 在臺灣,我們是禁止在地下有公路的交叉的。

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你幾乎看不到收費公路 ---

只有雪梨跨港大橋與極少數耗資甚鉅的交通工程才有需要付費。也因此,這裡沒有嚴謹的「高速公路」 -- 雖然就算是郊區的雙線公路,你也可以看的到80甚或100公里時速的速限,真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些地方真的不會有車禍嗎?(喂)


就算這樣的雙線路,在臺灣也不可能給你速限100吧?

在澳洲,公路監理系統徹底的下放給各「州」政府,所以在雪梨、布里斯本、墨爾本,你看不太到統一的編號制度,各個州可說各唱各個調,甚至在雪梨與布里斯本還有專屬於城市幹道的六邊形公路篇號,這些不同樣式的路標形式,可說讓人看的眼花瞭亂。

當然在之上還是有國家道路的編制,但主要的養護還是由各州自行以牌照稅來進行養護。澳洲的國家道路編制,基本上都是連絡各重要城市的重要大道,表現的形式是綠色的盾牌,或是綠色的方塊,部份的道路也會分出M、A、B、C的等級,一般而言M級多相當於臺灣的高速公路,但就如前段所說,澳洲是沒有嚴謹的在劃分公路等級的。


澳洲國家道路系統路線圖(取自wiki)

▷一號環澳公路



太平洋公路

在澳洲,筆者唯二長距離旅行的公路之一,另一條是雪梨的四號市郊公路。

而在這個島洲,提到國家公路系統,就不得不提到全州唯一頭尾相聯的天字第一號公路 -- 環澳公路。這條其實是各州各自編號一號的公路,卻都不按澳洲公路命名原則出牌,結果頭尾相連之下不知不覺就環澳一洲,成為全世界最長的單一編號公路。
當然在不同的區,它也以不同的稱呼與命名,成為澳洲最重要的公路。以筆者來說在雪梨遇到的新南威爾斯「公主大道」(Princess Highway)與在黃金海岸隨行的「太平洋公路」(Pacific Highway),各自不止是昆士蘭洲與新南威爾斯洲的大幹道,它們彼此相聯的快速交通也成為東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脊梁幹道了。


斯圖爾特公路位置圖
(取自wiki)
只是也有一號公路「並非」主幹道的時候,在北領地通往昆士蘭的一號國道就是這個狀況,有相當長的路段,它在熱帶雨林和莽原之間穿梭,但沿線的小城卻多以小型機場互相連絡,反而編號一號的 Carpentaria Highway(音譯:卡本塔里亞公路)在這裡甚至是連個舖面都沒有的OFFROAD賽道!?更別說在辜狗地圖上也極難發現它的芳縱了。

在澳洲還有其他重要與迷人的公路 -- 縱貫全澳南北,重現歷史大探險的國道87號「斯圖爾特公路」(Stuart Highway,國道87號);在南部澳洲維多利亞,以極美海岸線來紀念一次世界大戰犧牲國民的國道B100號『大洋公路』(Great Ocean Raod / Surf Coast Highway)。


大洋公路,在墨爾本也成了招牌的公路

雖然澳洲號稱「島洲」,但它依然是塊真正的大陸,各主要城市都需要以飛機來連絡,而居民除了在布里斯本、雪梨、墨爾本、凱恩斯、阿德雷德、伯斯、黃金海岸七大城市外,可說地極廣,人極稀,在這裡,每個人能分得的資源極豐,人與自然間也可以毫無距離與極少磨擦的相處,很多方面都不愧是擁有兩個世界「最適人居城市」的國家。(墨爾本、布里斯本)不過和臺灣來比較的話,在生活的舒適與方便度倒就會有些時代的「落差感」了 -- 無論是商店的普及性、營業時間,或是在你極難在這裡看到「小便斗」的這部份來看。


在澳洲只要市郊的農場,這種路到處都是,臺灣的話……

至於公路的養護品質,因為極端天氣較少,路燈和紅綠燈都可以直接以大的懸臂垂卦到車道接近中央的位置。不過是西方人比較隨性嗎?還是是因為不收錢的原固,就算到高速公路上,路面也並不似臺灣高速公路一般完美 -- 而A級B級公路,雖然養護程度與線型更接近臺灣的省道與縣道,但動輒速限80或100公里,開起來也不得讓筆者說一聲:

「這可真是爽翻了」(喂)

嘛,只能說臺灣的公路養護,還有居民生活的設施這兩點…絕對能稱之為『已開發國家』等級了吧 -- 雖然大概還無法和日本比較啦(笑)。


 ⇩ 小知識:各式里程碑介紹 文/高鐵HSR



新式綠色里程牌是現在公路上的標準指引,提供準確的里程參考與養護依據。大約在民國75年以前,里程牌並不存在,反而是一塊塊笨重的里程樁(碑)作為里程依據。至今台北、南投、宜蘭皆發現一定數量的里程碑,堪稱台灣公路的活教材。筆者以距離住處最近的南投作為撰寫依據,完成這篇文章。

▷各式里程碑介紹
第一代省道里程碑
從缺

省道的第一代石碑目前沒有發現,
暫時無法驗證。
第二代省道里程碑

舊台3丙線起點石碑,現為縣道148線終點。

舊的省道標誌為圓形,所以會在石碑上半部挖出圓形凹槽再刻上編號,在編號處畫上黑色;下半部則是挖出長方形凹槽並漆上黑色,再刻上里程。上半部的白底黑字與下半部的黑底白字則成為對比。

第一代縣道里程碑

舊縣道148線的53K處,
大約位於現在的投6線的5.3K。

縣道第一代石碑是上下各挖一個矩形,上面刻上編號,下面刻上里程。不過發現數量不多,這項是否為通則也是不明白,顏色配置上也不好考究。

第二代縣道里程碑

縣道148線35K里程碑。
 

也是上下各挖一個矩形,顏色配置和第二代省道一樣。

第一代南投鄉道道里程碑

舊投3線的3k,
可以在左上方發現”投”字樣。

上下各挖一個矩形,並沒有配上任何的顏色,與稍後介紹的第二代相比會多一個「投」字。比較麻煩的是現今南投鄉道路網是以民國75年為基底增減,除了新增鄉道不會有石碑之外,第一代石碑通常會與現代里程有所誤差(比較難以找尋),反而是第二代石碑還有可能與現在位置相同。

第二代南投鄉道里程碑

投4線的3k,現在牌面與第二代石碑並陳。
 

與第二代縣道配置一模一樣,不多做解釋,與第一代只差一個「投」字。

這邊以南投縣作為鄉道里程碑的代表,其它縣市從略。

1/2石碑

新舊並陳的投4線0.5k,綠色的1/2則是里程牌剛出來時表示0.5的樣式,現在已少見。

目前發現的半公里石碑大概都是在小樁上刻是1/2,並且漆上白色或者不上色,這也可能作為分別第一代與第二代的依據。

橋梁、隧道石碑

台3線第166號橋,
位於現在台3甲線約8.1K。

在省道與縣道中,會以起點~終點為依據,把每個橋樑與隧道遞增編號,並且在橋頭或隧道一端放上專屬里程碑,顏色配置與第二代縣道一樣。另外,第一代的台1線終點為鵝鑾鼻,現在的台26線楓港~鵝鑾鼻有許多號碼橋樑(如:四一四號橋,位於墾丁大街),便是當年橋樑編號的成果。

▷幾句論保存

近年【公路總局第四養護工程處】成立的【後山公路文物館】收藏了幾塊重要石碑,為史料做完好的保存。雖然石碑留在路上能發揮最大的歷史價值,往往看見的卻是上面投3線3K石碑的下場,撞爛的撞爛、埋掉的埋掉,養護上誠屬困難。

石碑固然是公路史上重要的一塊,相當具有文化的價值。不過就和腳底下的柏油一樣,處處學問卻忽略無視。石碑的保護甭如史前文化需要恆溫恆濕,但也希望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結語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值得紀念的里程碑,大都希望能留下記錄與紀念價值。和公路上的里程碑(樁)一樣,任何一個史料,就和人的一生一樣值得紀念。
文末附上--


其實里程樁埋有一半在土裡,長度與重量並不親民。




縣道183線起點,前方路口為國道1號楠梓交流道
(本圖由王隆拍攝,選自《縣道起點接龍(高雄地區)》)



大清水隧道
(本圖由anddy拍攝,選自《公路八景-台9 清水斷崖》)



八卦山隧道夜拍
(本圖由nantouspp拍攝,選自《台76線快速道路(八卦山隧道)夜拍》)




發行/公路邦 發行人/Peter Fu 編輯/貓砂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