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邦電子報 Vol. 38 


 目 錄 ▷ 請點選左側圖示進入連結
 版主公告 八月將舉行邦聚-電子報討論區開版第 1 版
 新聞彙整 省道改線-中清路整編-苗南橫通車-公路法修正-古早里程碑-
蘇力災害-北113線將打通-陸公路網規畫-拉冷冷橋通車-
搶救福住橋-碧潭吊橋定為古蹟-生2崇德東行通車-頭屋IC將通
第 1 版
 綜合討論 《臺南182縣道》-「路148」舊碑-台北市道路小測驗第 2 版
 貼圖集錦 台2線鼻頭段-193線七星潭高架道工程-198線大漢林道里程碑第 3 版
 公路紀錄 台9甲線未完工段-drefly的花東三日機旅-本期記錄文精選
第 3 版

 版 主 公 告 ▷ 

八月將舉行邦聚

公路邦暫定於 08.24 (六)舉行邦聚,
這次邦聚將與高公局合作,安排參訪收費站的行程,
在國道計程收費實施前見證悠久的(?)收費站歷史。

詳細行程與報名方式日後將公告於公路邦,敬請期待。


電子報討論區開版

為了讓電子報上的眾多議題能有與讀者互動及延伸的空間,
公路邦討論區新增「電子報討論區」。
當期公路邦電子報收錄的報導、文章、貼圖等議題可以在這裡討論,
新一期電子報出刊後會將前期的討論移動至相應的討論版。
本討論區目前屬於觀察期,將視本期電子報發報後討論狀況決定後續經營方式。


[ back to top ]

 新 聞 彙 整 ▷ 

06.17 行政院公告省道台9線等7條調整路線

公報原檔/點我(PDF格式檔案。來源:政府公報資訊網)
調整內容/(以下地圖中紅線為解編的舊線,藍線為新線)

一、台9線243k+670-244k+740 路段改行長橋外環道



  268K+500-273K+300 路段改行瑞穗外環道
  原2 路段解編,交由地方政府管養。調整後路線名稱仍為臺北-楓港,
  里程為474.300 公里(原里程為475.646 公里)。



二、台30線14K+113-15K+100 路段改行大同路、忠孝路,原路段解編,交由地方政府管養。
  調整後路線名稱仍為山風-寧埔,里程仍為35.333 公里。



三、台14丁線0K+000-2K+780 路段改行芬園外環道,原路段解編,交由地方政府管養。
  調整後路線名稱仍為芬園-苦苓腳,里程為10.051 公里(原里程為10.461 公里)。



四、台13線36K+700-42K+800 路段改行銅鑼外環道,原路段解編,交由地方政府管養。
  調整後路線名稱仍為內湖-豐原,里程仍為69.609 公里。



五、台2丙線自長泰起改與縣道102線共線,至與台2線相銜處,路線終點由大溪改為福隆
  調整後路線名稱為暖暖-福隆(原路線名稱為暖暖-大溪),里程為29.834 公里 (原里程為42.600 公里)。



六、東37線14K+951-17K+389 路段及東55線2K+151-3K+119 路段,
  併改編為省道台9乙線,路線名稱為太平-豐田,里程為3.406 公里;
  原台9乙線檳榔-大南路段解編,里程為9.024 公里(已闢路段里程為5.182 公里),交由地方政府管養。



七、台5乙線全線解編(原路線名稱為汐止交流道-汐止陸橋,原里程為2.085 公里),交由地方政府管養。


※ PTT公路版討論內容→這裡


06.20 跨區名稱混淆 中清路、昌平路將整編
橫跨4區 昌平路定名 中清路則從北區一路通到清水

〔記者謝鳳秋/大雅報導〕市府民政局正進行中清路、昌平路兩條分別跨五區、四區道路門牌整編,北屯區昌平路接潭子區民族路、大雅區中正路、神岡區民族路,整編後叫昌平路;中清路則從北區一路通到清水,將分為九段

大雅區戶政事務所才剛召開昌平路門牌整編協調會,又忙著進行中清路整編,兩條跨區道路整編都是大工程。

潭子區、神岡區都有民族路,但兩條路不相連,潭子區民族路往南通北屯區昌平路,往北通大雅區中正路,大雅區中正路進入神岡區,又叫民族路,外地人搞不清楚,怎麼同條路頭叫民族、中間叫中正、尾又叫民族。

大雅區三和里長廖顯彬說,戶政事務所找大家開會協調整編後道路命名,因為民族路、中正路其他區都有相同路名,最後決定使用昌平路,里民得知後說,「昌平」名字不錯,如果非要整編不可 總比民族、中正這種「菜市仔」路名好一些。

大雅區戶政所主任陳惠玫表示,昌平路過了北屯區環中路到大雅區中正路五岔路口,整編為昌平路三段,中正路五岔路口到大雅區與神岡區交界處為四段,神岡區民族路為五段,等民政局近期公告生效後,就會展開門牌整編、換發身分證等工作。

中清路整編也是一大工程,中清路在北區叫大雅路,進入西屯區叫中清路,在大雅因舊中清路無法拓寬,後來興建的寬大新路叫「中清南路」,駕駛人開車在新舊路交會口,常搞不清楚該走那一條。

陳惠玫說,舊路已協調決定改為中清東路,新路從北區、西屯區一路下來,叫中清路比較合適,最近開始召開門牌整編協調會,預計今年會完成昌平路、中清路門牌整編工作。

※ 新聞來源→這裡

※ PTT公路版討論內容→這裡


06.30 苗栗南橫公路通車
取代彎曲山路 南橫公路通車 三義「直」達卓蘭

〔記者張勳騰/苗栗報導〕苗栗縣三義鄉通往卓蘭鎮的「南橫公路」,斥資三十六億多元,歷經五年施工,昨由副總統吳敦義、縣長劉政鴻等人主持通車典禮,兩鄉鎮地方人士熱鬧慶祝,一起見證南橫公路通車;通車後,將縮短兩地交通時程,方便農產運輸,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斥資36億 全長10.6公里

苗縣府指出,三義通往卓蘭之間道路主要仰賴苗五十二線,惟沿線道路彎曲,並不好走,九十六年經縣府及地方人士極力爭取下獲行政院核定納入「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補助辦理,全長十點六公里,分四標施工,總經費約三十六億多元。

縣府昨上午在卓蘭大橋北側舉行通車典禮,由副總統吳敦義、交通部次長許俊逸、縣長劉政鴻、立委徐耀昌、陳超明、吳宜臻、議長游忠鈿等人共同剪綵,並帶領地方鄉親焚香祈福,國立卓蘭實中表演舞龍熱鬧慶祝,三義及卓蘭地方人士也準備牲禮祭拜,祈求行車平安。

吳敦義致詞時,肯定縣長劉政鴻與縣府團隊同心協力推動南橫道路工程,不但提前完工,而且零工安事故,更是地方政府辦理的十億元以上工程中,唯一獲得「金安獎」的縣市,是苗栗人的光榮。

劉政鴻指出,南橫公路中的白布帆至卓蘭大橋段全長約十公里,已於九十八年完工通車,三義至卓蘭大橋路段通車後,將取代苗五十二線彎曲山路,三義至卓蘭行車約九分鐘可到達,比以前縮短二、三十分鐘車程,同時串連山、海線,建立苑裡、三義、卓蘭橫向交通路網,改善苗南地區交通瓶頸,帶動觀光發展。

※ 新聞來源→這裡


07.03 公路法修正

公報原檔/點我(PDF格式檔案。來源:政府公報資訊網)
修正內容/

增訂公路法第六十條之一條文;修正第一條、第二條、第四條至第六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六條至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七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七條之一、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二條之一及第六十七條條文

設立「市道」、「區道」,對行經直轄市內的省道、縣道、鄉道有了新的定義並且給予重新檢討臺灣道路劃分的法源。

增設「電車」條目,提供輕軌電車、BRT雙截公車行駛路上的法源。

增設「汽車電車運輸業」,提供BRT與輕軌(與含在大捷法下的捷運物業)登記經營的法源。

重新修訂對於省道與各級道路的中央地方權責與協商法源,不會再出現無限期代養的情況。不過直轄市有權利將省道級公路攔下代養的情況不變。

重訂公路收費法源,日後不止國道,所有以貸款支應建設的公路與橋、隧道應該可以引用本法源訂定收費制度;另外費率可隨「路段、時段、車種」而變化 -- 提供日後路段差別費率的或離尖峰費率的可能性。

提供「為維護公路安全」隨時堪察、維修路外設施、維護路外地基、刷坡的法源(並有預警、賠償條款),避免國道三號走山事件重演。

車輛事故鑑定經此修法之後「可以覆議』 -- 第一次的車禍鑑定不再不可重新檢討與審視。

※ PTT公路版討論內容→這裡


07.07 「里程碑」登上新聞版面



07.12 蘇力颱風造成公路災害整理

預警封路 --30處

公路災害 --
 台 7 線 021K+000、桃園縣大溪鎮羅浮
 台 8 線 014K+450、台中市東勢區天冷
 台 8 線 015K+400、台中市和平區和平
 台 8 線 024K+300、台中市和平區天輪
 台 9 線 056K+661、宜蘭縣頭城鎮上新
 台 13 線 021K+500、苗栗縣頭屋鄉響隆橋
 台 14 線 028K+000、南投縣草屯鎮雙冬
 台 14 線 033K+500、南投縣國姓鄉福龜
 台 16 線 020K+900、南投縣水里鄉信義
 台 18 線 035K+200、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村
 台 20 線 097K+000、高雄市桃源區勤和至復興
 台 21 線 008K+000、台中市新社區頭櫃
 149 甲線 046K+500、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
 162 甲線 033K+500、嘉義縣梅山鄉瑞峰村
 169 線 002K+400、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

非代養縣道,與更低階層之公路、市區道路將不會登載於此。
道路損害清單將另行整理。


07.20 中國《國家公路網規畫(2013年-2030年)》發表
閩擬建2高速路 跨海通北高 一連結福州台北 一從廈金通高雄

大陸提出「台灣海峽隧道」構想至今17年,大陸《海峽導報》19日披露,大陸國務院日前批准《國家公路網規畫(2013年-2030年)》,其中規畫2條高速公路連結台灣,一條從福州經平潭通往台北;另一條則從廈門經金門通往高雄。由於該規畫已獲國務院批准,未來如何落實備受關注。

按照新的規畫,連結福州和台北的為「京台高速公路」,是大陸高速公路規畫中一條縱向的主幹線。起點北京,途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的福州,終點站是台北。

至於通往高雄的為「廈成高速公路」,是一條橫向的高速公路,從成都出發,沿途經湖南、江西、福建的漳州、龍岩、廈門,再通往高雄。

台海隧道案 擱置17年

其實,早在1996年,北京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台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教授,就提出台灣海峽隧道的構想。福建省也舉辦多次「台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學者與會。

但因政治因素,這個構想始終停留在設想階段,未付諸行動。然而,《國家公路網規畫(2013年-2030年)》已獲大陸國務院批准,加上兩岸正在醞釀政治談判的氣氛,這個擱置17年的構想是否有望實現,值得觀察。

技術極艱難 耗資天價

此外,要在台灣海峽之間興建海底隧道,在技術上也艱難至極。專家表示,建設台灣海峽通道可能需要4000億至5000億人民幣、約2兆多新台幣。隧道全長約125公里至150公里,相當於台北到台中的距離,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底隧道。

大陸專家預估,若海底隧道建成,兩岸人流、物流往來時間將大幅縮短至2小時,增強兩岸國際競爭力;海西經濟區也將成大陸經濟的新龍頭,平潭更有可能成為第2個深圳。

※ 新聞來源→這裡

※ PTT公路版討論內容→這裡


07.27 金峰鄉拉冷冷大橋通車
不用再繞路 拉冷冷大橋27日通車

〔自由時報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金峰鄉嘉蘭村「拉冷冷大橋」將完工,村民進出農作或返家無須再繞遠路,更希望這座耗資近億元的新橋,能活化部落產業。

三年多前的八八惡水,沖斷了拉冷冷部落唯一聯外橋樑,災後架設鋼便橋,每逢就被沖垮,卅餘戶居民出入、上山農作,必須冒險涉溪或繞遠路,有村民為了節省油錢及避免載運農作不便,索性棄耕。

拉冷冷部落位在嘉蘭部落對岸山坡,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明媚的山林景觀,在八八風災前一直都是鄉公所拓展生態旅遊的首選,民宿多達十餘家,但一場天災,打斷遊客路,民宿原有泡湯池只能養魚、養鴨,相繼關門。

王姓民宿業者說,他在生意最旺的時候遇逢災變,只好關門大吉,拉冷冷大橋的完建讓他重燃希望。「終於可以直通家裡了!」林姓族人說,等了三年多終於等到回家路,再也不用寄人籬下,也可以復耕,恢復正常生活。

拉冷冷大橋全長一百廿三公尺,橋寬七公尺,為不落墩的提籃式鋼拱橋,去年六月動工興建,現經趕工已入收尾階段,廿七日竣工通車。另外,連接金峰溫泉的人行步道吊橋,也預計在八月底前完工通車。

※ 新聞來源→這裡


07.29 搶救花蓮福住橋

07.09 關於古蹟撤銷的報導來源
短命古蹟 花蓮福住橋半年遭撤銷

一月指定為縣定古蹟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最短命古蹟!花蓮市自由街大排上,二座洗石子外觀的「福住橋、第二福住橋」,今年一月由縣府指定為縣定古蹟,不到半年卻被撤銷。

文化工作者發起搶救

有文化工作者替兩座「苦命古蹟」請命,還在Facebook成立社團「請大家一起搶救花蓮福住橋」!原來,縣府計畫將自由街大排水溝「加蓋」,從林森路一直到南濱路規劃為「香榭大道」,林森路至中正路為三十米大道、中正路至福建街為四十米,還申請花東發展條例基金二千萬元挹注。
成立社團的翁基峰批評,十幾年來溝仔尾要如何再生,沸沸揚揚許久,終於兩座古蹟被重視予以保留,惟古蹟指定才不到半年,縣府卻以行政程序不完備予以撤銷,簡直是文化倒退!
花蓮市自由街大排與南京街、成功街交叉的「福住橋、第二福住橋」,今年一月二日由花蓮縣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指定為縣定古蹟。指定理由認為它是花蓮市街規劃公共排水、城市建設的重要建物,具歷史及再利用價值,也保留了時代的建築風格;但縣府卻於上月四日公告撤銷縣定古蹟。

縣府稱指定程序瑕疵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撤銷古蹟主因是指定過程有瑕疵,原以為主管單位是公路局,但兩座橋卻是花蓮市公所的財產,等於是市公所在不知情狀況下,名下財產被指定古蹟,違反行政程序法,因此撤銷;預計七月十九日還會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重新討論福住橋案,市公所也將有代表列席。

重開文資審議委員會

花蓮市公所主任秘書陳志強說,縣府之前有通知自由街要加蓋,但「香榭大道」規劃成什麼樣子,市公所沒看到計畫書並不清楚,「溝上人家」四百萬元拆遷工程款,縣府已撥款,本月十五日要開施工說明會,市公所會尊重文資審議委員會的結論。

花蓮縣府建設處則表示,縣府的香榭大道計畫,還在「爭取」階段,東發基金的二千萬元也還沒核定,但縣府會堅持「該做的還是要做」。
07.29 關於古蹟搶救的報導來源
搶救花蓮福住橋古蹟 上百民眾聲援

我們曾經為您報導,在花蓮市自由街大排水溝上,有兩座日治時期興建的福住一、二號橋,這兩座橋在今年一月份,才被花蓮縣文化局認定為古蹟,不過卻在六月份,被縣府認為行政程序不完備,打算撤銷古蹟認定,當地居民今天質疑縣政府、出爾反爾,發動上百人到現場抗議。

手持抗議標語,上百位花蓮民眾趁著"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們,重新勘驗1930年代,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福住一號、二號橋是否為古蹟行程時,特地守在橋邊,大聲表達保留古蹟心聲。

==搶救老橋發起人 前文資審議委員 翁基峰教授==
古蹟註銷 只是因為
行政程序不完備 就被註銷
這在台灣的古蹟保存法裡面
基本上 是非常少見的
因為行政不完備
只要補行程就好了


民眾之所以不滿,是因為花蓮縣文化局一月份才評定福住一號、二號橋為縣級古蹟,沒想到六月份,就以會勘當時沒有通知財產所有人花蓮市公所到場,認定有嚴重的行政疏失,所以要求文資審議委員們,必須重回現場註銷古蹟。

==花蓮縣文化局長 陳淑美==
各位想像一下 如果你有一天
你的家裡 你自己的財產
突然被通知被公告為古蹟
歷史建築 你自己在一個
完全不知情的狀態
其實這是民主法治
一個很大的諷刺


但民眾認為,被指稱不知情的花蓮市公所,明明就有收到文化局的參與古蹟鑑定副本,而且也沒有在30天內提出不服訴願,甚至還向文化部提出古蹟規劃申請,現在裝做不知道,根本說不過去。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 鍾寶珠==
市公所在今年四月份
也向文化部提出了
古蹟規劃的規劃案
那表示市公所是認可
這兩座是古蹟 那我覺得
今天的這個現勘 我們必須要
再次強調 縣政府的
這個行政處分是違法的


經過五個小時的會勘與會議,審議委員們也不願做出註銷決議,花蓮縣文化局表示,將再邀請建設課及花蓮市公所等相關單位,在兩個月內共同會勘,屆時才能決定福住一、二號橋,古蹟認定是否該註銷。

回顧: 02.14 關於古蹟指定的報導來源
保存文化資產福住橋、第二福住橋列縣級古蹟

兩座橋為花蓮市街計畫中公共排水、城市建設及河川整治之重要構造物 具歷史價值
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縣政府昨天公告花蓮市「福住橋」及「第二福住橋」為縣級古蹟。使得本縣的古蹟增為十五個古蹟。
花蓮縣政府說,「福住橋」位於花蓮市南京街與自由街交叉口,自由大排上,即南京街橫跨自由街大排水溝。「第二福住橋」位於花蓮市成功街與自由街交叉口,自由大排上。即成功街橫跨自由街排水溝。兩座橋樑本體,面積一七二平方公尺。
花蓮縣政府對登錄理由說,這兩座橋為花蓮市街計畫中公共排水、城市建設及河川整治之重要構造物,具歷史價值。展現當時代營建技術與風格,具時代特色。鄰近水道與堤岸,保存狀況良好,具再利用之價值與潛力。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古老的水泥小橋橫越其上,造型典雅,外表覆以洗石子,由於歷年已久看起來頗有滄桑感。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橋頭並無標示橋名,或是被人以水泥抹去,僅有些字形留存,僅有一處留下完整的日文。現在溝仔尾人不多,這兩座古老的橋樑除了偶爾會吸引一些好古的人訪求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安靜的佇立,見證著往日此地,福住通的繁華。

日治時期 戲院酒樓林立

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分此地為福住通,由於此地正好位於花蓮港驛後方,臨近臨港鐵路,吸引了不少流動人口聚集。憑藉地利之便,當時福住通旅館、酒樓、茶室、戲院林立,吃喝嫖賭樣樣不缺,因而使得福住通成為當時花蓮特種行業聚集之地。

※FB上的「請大家一起搶救花蓮"苦命古蹟"福住橋!


07.31 碧潭吊橋指定為古蹟
全民記憶 碧潭吊橋指定為古蹟

新北市政府今天(31日)審議與討論後,指定新店碧潭吊橋為古蹟。市府說,吊橋是全民的記憶,與重要的觀光、文化資產,不會拆除。

市府下午舉行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暨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出席12名委員,經100分鐘討論,決議將碧潭吊橋指定為古蹟。市府說,絕對不可能拆除,會永續存在。

市府文化局長林寬裕拒絕透露委員表決的比數,他說,委員會中持贊成與反對意見都有。反對者認為一旦被指定為古蹟,將來維護管理必須取得古蹟審議委員會同意,程序上較麻煩;贊成者希望趕緊透過指定古蹟保存,解決都市更新的爭議。

會後決議指定古蹟的範圍,包括碧潭吊橋本體、橋板、橋塔、墩座及纜線正投影線下方範圍內的土地,市府將依照新店區碧潭段的土地地號,公告指定古蹟範圍;也就是說,橋塔和纜線墩座將會原址原地保存。

碧潭吊橋是70多年的老橋梁,有觀光和交通的多重價值。市府說,雖然歷史建築的管理維護較彈性,碧潭吊橋指定為古蹟,將來仍可保持常態性的油漆粉刷、保養維護;更換纜線、橋板、欄杆才需呈報古蹟審議委員會。

市府都市更新處表示,碧潭吊橋在任何時間,都不會因為私人建設開發理由而挪移或拆除,且尊重文資委員的專業認定;將結合開放空間,整體規劃、綠美化,有助於吊橋景觀更美、更安全。

因擔心建商提出都市更新案會影響吊橋存廢,民眾串連陳情,透過長期關注空間環境政策與實踐的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申請指定為古蹟。

※ 新聞來源→這裡
※FB上的「碧潭吊橋守護行動網


07.31 台74線崇德路以東路段之東行高架橋階段性通車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中清地下道終點至台3省道)高架橋工程」崇德路以東路段之東行高架橋階段性通車將大幅改善連接臺中都會區東側交通

「臺中生活圈2號線環中路(中清地下道終點至台3省道)高架橋工程」崇德路以東路段之東行高架橋,將於本(7)月31日上午9點開放通車(參附圖),可供大臺中都會區北屯、大雅、潭子地區用路人由崇德匝道上橋銜接「台74線快速公路北屯-霧峰路段」(原「臺中生活圈4號線北段及大里聯絡道」),通車後將成為臺中都會區北側往來國道3號之快速管道,大幅縮短北屯至霧峰區域行車時間,並可有效疏解臺中都會區內市區道路交通經常壅塞情形。

台74線起自國道3號快官交流道,終點為國道3號霧峰交流道,為大臺中地區重要環狀公路系統,本工程位屬環狀公路系統北端,工程起點續接91年已通車之快官至中清地下道路段,工程終點連接101年通車之「台74線快速公路北屯-霧峰路段」建立完整的台74線,構成臺中都會區外圍之環狀快速公路,並與國道1、3及4號及西濱快速公路組成大臺中市之高、快速公路網。

本次通車崇德路以東路段之東行高架橋路段,將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惟為避免重型機車誤闖國道3號,行駛至大里區大衛路匝道以南路段不開放大型重型機車,大型重型機車南行至大衛路匝道即須駛離台74線,請依指示牌面行駛以維交通順暢。另本高架橋路段通車後由潭子復興路上匝道橋用路人,於匯入主線時請注意後方主線車輛,並依規定變換車道,以維交通安全。



階段性通車示意圖
(本圖引用自內政部營建署網站)

※ 新聞來源→這裡


08.02 國道1號頭屋交流道將通車
國道1號增設頭屋交流道工程訂於102年8月2日14時開放通車

國道1號於苗栗縣的北苗地區,分別有頭份、造橋、頭屋、苗栗市及公館等重要鄉鎮,為大苗栗地區政經文化重鎮,城際間往來之交通日益頻繁,國道1號於上述地區原先只有頭份交流道(里程110k)及苗栗交流道(里程132k)等2處交流道,兩交流道之距離長達22公里,高速公路局於是規劃於其間增設頭屋交流道(里程126k),這處交流道於100年6月中旬開工,歷經約2年之工期,總工程經費約5億8千多萬元,如期於102年的7月底完工,並預定於102年8月2日14時開放通車。

頭屋交流道,北距頭份交流道約16公里,南距苗栗交流道約6公里,空中鳥瞰狀似一座喇叭型交流道,南下、北上各匝道進出口均位於台13線里程24k+350處,非常接近頭屋鄉公所,用路人可藉由台13線銜接後龍汶水快速公路台72線及台6線,串連國1、國3及未來高鐵苗栗站,建構起完善之交通路網,可進一步帶動北苗地區之觀光與各項產業發展,提升城鄉生活圈之競爭力。

頭屋交流道通車後,造橋、頭屋及苗栗市等地區之用路人將不必再繞遠路進出國道1號,初估可節省15分鐘以上之行車時間,便利性及行車效益可立即彰顯,高速公路局感謝地方鄉親於施工期間的合作與協助,讓頭屋交流道能在品質與安全都能確保之情形下順利完成。

詳細通車資訊請至高速公路局網站(www.freeway.gov.tw)查詢,亦可隨時撥打高速公路局服務電話:1968,及收聽警察廣播電台之廣播。



頭屋交流道動線圖
(本圖引用自高速公路局網站)

※ 新聞來源→這裡


以上新聞除政府公報資訊外均為轉載各家媒體新聞稿。
以上新聞稿不代表本報立場。


[ back to top ]



發行/公路邦 發行人/Peter Fu 編輯/貓砂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