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群改選
時光匆匆,一轉眼現任版主群也已經任滿超過4年的時光了,公路邦版主群應當有所變化,讓更多的人參與。
另外本人因公職在身,且即將就讀博士班,就時間及立場言,均不克再戀棧邦主職務,為了公路邦的健全發展,應即刻選拔新人,活絡邦務。
選舉辦法請參閱公路邦版規相關規定。
即日起將開放版友投票,歡迎版友點選以下連結至投票所選出您心目中的邦主人選。
※ 公路邦版主選舉投票所→這裡
公路總局座談會
今年公路迷座談會將特邀冰魚大暢談「逐路臺灣」新書,
為配合冰魚大時間,公路迷座談會更改至10月3日(星期五)下午2時在公路總局舉辦,
會後另將安排新大樓巡禮以及晚餐餐敘活動,
請大家不要錯過並請密切注意本版開放報名時間。
[ back to top ]
07.03 太平路車禍頻傳 二林人爭取拓寬
〔記者劉曉欣/二林報導〕彰化縣二林鎮太平路常車禍「不太平」,二林鄉親力爭拓寬,讓太平路成為一條平安的回家路!
交通繁忙 早就應該拓寬
二林鎮太平路被稱為全縣交通最繁忙的「鄉道」,前天發生超車不慎的對撞車禍後,二林人馬上就在臉書社群紛紛留言「早就該拓寬了」,痛罵政府「該拓寬的不拓寬,不該拓寬卻拓寬」,痛陳為何多年來,太平路拓寬都是「只聞樓梯響」,至今卻是「無聲也無影」。
縣議員洪宗熠表示,太平路是二林鎮通往溪湖鎮最重要的道路,打從六年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定案後,就被規劃為中科四期對外的主要聯絡道之一,卻遲遲不見拓寬,仍然是維持八米道路,只有部分路段因位於中科四期園區內,已闢為二十四米道路,其餘都是雙向各一線道的混合車道,機車、自行車、自小客車與大客車,全部擠在同一車道,經常險象環生。
「解決太平路的危險,只有拓寬一途!」洪宗熠強調,大部分路段窄到連路肩都沒有,使得車輛習慣往中線行駛,加上大型車也多,會車常見驚險鏡頭,超車更是險上加險,縣府不應該再拿用路人的生命來開玩笑。
二林鎮長張國棟指出,他行駛在太平路上,光是會車就常驚心膽顫,雖然對外也有斗苑路、二溪路聯絡道,但二林鄉親還是習慣走太平路,一直期待能早日拓寬。
今年已16事故、28人傷
陳姓民眾表示,縣府應該把太平路拓寬列為西南角開發的第一優先才對;張姓民眾也說,只要開車經過太平路就提心吊膽,官員應該來現場看看,就知道這條八米道路有多危險。
根據芳苑警分局交通分隊長林中昱統計,今年以來二林鎮太平路段已經發生十六件有人員受傷的車禍意外,共造成二十八人受傷,也是全鎮易肇事路段,基於安全考量,他們會以雷射測速加強取締。
縣府工務處長施潔表示,已經積極爭取中央經費進行拓寬,今年雖提報列入生活圈道路計畫,但未通過審定,明年將再繼續提案爭取,由於太平路拓寬工程已完成設計,一切順利的話,希望能夠在明年底完成土地徵收作業。
※ 新聞來源→這裡
07.10 公告台9線及台21線省道調整路線
行政院公告原文:
一、台9線229K+400-235K+180路段改行新豐平橋,原路段解編,移交花蓮縣政府管養。
調整後台9線路線名稱仍為臺北-楓港,里程為474.300公里(原里程為475.646公里)。
二、台21線91k+033-95k+896路段改行新闢路線(按:沙里凍橋),原路段解編,移交南投縣政府管養。
調整後台21線路線名稱仍為天冷-林園,里程為310.317公里(原里程為310.247公里)。
07.16 公告台9甲線、台16線及台21線等省道調整路線
行政院公告原文:
一、台9甲線,
路線名稱調整為新店-孝義(原路線名稱為新店-宜蘭),
里程調整為
19.833公里(原里程為66.188公里)。
原孝義至雙連埤路段(未開闢)解編;
原雙連埤至宜蘭路段改編為台7丁線,
路線名稱為雙連埤-宜蘭,里程為16.210公里。
![]() |
|
已拆除的台16線東段里程牌 (本圖由貓砂提供) |
本期電子報出刊日尚存的舊終點大牌 (本圖由James Hsu提供) |
※ 延伸閱讀→這裡
07.20 科子林橋通車 來吉盼促觀光.產業
八八風災摧毀嘉義阿里山鄉內23座橋梁,最後一座在來吉村重建的科子林橋,18號終於正式通車,重建會表示科子林橋位於嘉155線,也是通往152林班地得恩亞納永久屋的重要交通要道,所以協同交通部以莫拉克特別預算節餘款1億4646萬元,補助嘉義縣政府讓科子林橋復建。
來吉村長表示,舊的科子林橋在八八風災沖毀後就都是以便橋方式來往,而這座橋終於通車,居民期待很久,期待在未來的觀光以及產業發展有正向幫助。
重建會也表示,八八風災將滿五周年,全台重建126座橋最後剩下在台20線南橫段桃源區的兩座橋尚未完成,預計明年四月完成,而在永久屋部分則是剩下高雄寶山永久屋以及來吉的得恩亞納永久屋兩處,都分別將在今年七月底和九月底完工。
※ 新聞來源→這裡
07.22 連接新竹縣市重要橋樑 舊社大橋終於通車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聯絡新竹縣、市重要道路的舊社大橋改建工程上午舉行通車典禮,花費2年半、總工程經費10.5億元,拓寬改建後除擁有交通便利功能,還採雙塔斜張外型設計,搭配夜間光雕橋塔,將成為新竹縣市新地標。
聯絡新竹縣、市重要道路的舊社大橋改建工程上午舉行通車典禮,花費2年半、總工程經費10.5億元。(記者洪美秀攝)
總長860公尺的舊社大橋,從原本的兩線車道拓寬改建為四線道,更把原溪州大橋的名稱依據當地地名改稱「舊社大橋」,除是竹北市通往新竹市的重要道路橋樑,更可連接公道五往園區及高速公路,將成為重要的道路橋樑。
除四線道外,兩側也各有2.5公尺寬的人行道和自行車共用道,並可銜接到頭前溪高攤地,讓民眾可騎單車到新竹市的頭前溪自行車道,兼具觀光休閒功能。
上午舊社大橋在麥德姆颱風來襲前通車,深具象徵意義,因為過去溪州大橋被列為危橋,只要颱風一到,就易因溪水高漲影響到橋樑通行安全,常面臨要封閉的情形,如今舊社大橋改建通車,且加強防洪功能,將不再是危險橋樑。
包括內政部長陳威仁和營建署長丁育群、新竹市長許明財及立委呂學樟、徐欣瑩和新竹市議長謝文進等近百名民代和當地耆老,上午參加舊社大橋通車典禮,見證此重要時刻,也象徵新竹縣市的交通將更加便利與暢通。
※ 新聞來源→這裡
07.25 苗栗縣北橫公路起點永貞至中華路段通車
〔記者鄭鴻達、彭健禮/頭份報導〕縣長劉政鴻昨天會勘北橫公路起點永貞路至頭份大橋都市計畫內新建道路工程時表示,永貞路至中華路段將於今天上午通車;工務處指出,若工程順利,中華路至水源路段也可望在八月底完工。
縣長劉政鴻昨天率縣府工務團隊勘查北橫公路起點永貞路至頭份大橋都市計畫內新建道路工程,由於承包商加緊趕工,因此今天早上八點將開放永貞路連接中華路兩百公尺長的連絡道通行,以紓解頭份市區行經該處的車流。
工務處長趙清榮指出,若天候許可,工程順利的話,北橫三點四公里路段中,中華路至水源路一點四公里路段,也可望於八月底完工。另穿越中山高的地下道涵箱引道工程,因緊鄰中港溪且土質鬆軟、地下水位高,滲水情況較難克服,加上中山高車流量大,施工時需謹慎小心,將督促施工團隊加快工程進度,盼全路段能在十一月前完工。
趙清榮表示,待全路段完工後,北橫公路將可與福高串聯,銜接竹南交流道到頭份大橋,未來民眾可經由該路段,從竹南交流道接永貞路,再穿越中山高地下道,紓解前往三灣或南庄的車潮,帶動當地觀光產業發展。
※ 新聞來源→這裡
08.14 土溝砌石 武陵綠色隧道親水樂
〔記者王秀亭/鹿野報導〕舊省道旁不起眼的排水土溝變成民眾休憩的親水區!鹿野鄉武陵綠色隧道是全台少數保有早期舊省道原貌的道路,兩旁土溝原本只有排水功能,在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巧思下,以自然工法將土溝變成砌石溝,再從灌溉水圳引進水源,成為一條可供玩水遊憩的空間,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將趁著今年暑假最後一場二六二六市集,開放親子來玩水。
社區發展協會打造 引水圳水源
武陵綠色隧道原是舊台九省道的一段,民國八十三年武陵大橋開通,部分省道截彎取直,這段路卸下省道功能,車流不再而沒落,卻保留了舊省道原形,即道路寬度十二米,沿路多植可以成蔭的大樹,路旁有排水土溝,雨勢由土溝迅速宣洩,雨停後溝渠也乾涸。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為讓綠色隧道永續,負起認養維護之責,近年來推動二六二六市集有成,吸引各地民眾前來旅遊,協會總幹事廖中勳表示,「這條路若有水流動,氛圍會更好」,有了打造親水區的想法,從一○○年起先在幾個路段試做,並打造一處生態池,去年獲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計畫補助,將原有約一公里的土溝變成砌石溝。
廖中勳說,石頭堆疊成的砌石溝完成後,水源取自鹿寮溪,從鹿野大圳引入生態池沉澱,再灌入砌石親水區,「有史以來第一次通水」,以前只有下雨才有水,現在只要大圳有水,這條砌石溝渠也有水可玩,深度只有三、四十公分,最後再流入水圳,發揮灌溉功能。
親水砌石溝完成後,昨天來自桃園的遊客到綠色隧道賞景後,開心地脫鞋光著腳丫玩起水,直說好愜意,是另類的田園享受。
※ 新聞來源→這裡
08.15 拓寬道路紛移除 中市民籲保留行道老樹
〔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台中市南區國光路為市區通往大里區的重要道路,歷年來一再拓寬而成為25公尺道路,而原本種植的行道樹白千層及大王椰子幾乎都被移除,只剩下幾處保留,地方人士希望市府能加以保留,讓這些老樹能繼續存留下來,成為地方特色。
住在當地數十年之久的居民李炳欣指出,國光路原本只通行到中興大學附近,直到30多年前才打通到大里,成為2地往來的重要通道,而在未打通之前,中興大學的教授、學生為了美化環境,引進澳洲的白千層及中美洲的大王椰子,種植在國光路上。
但這些樹木在經歷道路拓寬及打通等工程,陸續遭到移除,目前大王椰子只剩下國光路、愛國街口的憲兵隊附近有保留10多棵,已超過3層樓高;而白千層是在國光路的忠孝路到興大路一帶還有20多棵。
李炳欣說,這些樹木都是當年中興大學植物系的教授帶領學生所種植,做為市區綠美化之用,,迄今已超過50年的歷史,希望市府及相關單位能好好珍惜,並製作說明牌來解說,讓後代子孫得以知道此一歷史淵源,才能更加愛護樹木。
※ 新聞來源→這裡
08.15 閃電形標線試辦 駕駛會減速
【林媛玲╱台北報導】國內將出現「閃電式」的交通標線!為提醒駕駛人減速,台北市政府將仿國外做法,於二十八日在萬華區與文山區各一條馬路上,啟用閃電形狀的「折線形」交通標線,為全國首創。市府指,研究顯示,此標線具提醒效果、可讓駕駛看了後自然減速,預計試辦六個月,成效良好再擴大至其他路段。
「怕眼花撩亂」
北市交工處長陳學台昨說,美國維吉尼亞州二○一一年嘗試在馬路上畫折線形標線,經統計有六成一駕駛會因視覺提醒作用減速慢行;該處參考美國經驗,已擇定萬華青年公園旁的國興路,及景美國中前景中街試辦各劃設三十公尺的折線形標線;這兩處路段人車繁忙,近兩年已累計發生五次汽車撞行人意外,未來駕駛者行經路口看到閃電狀標線,應有視覺上的提醒效果而減速。
交工處說,下周一起在試辦地點宣導,二十八日前標線會畫好、二十八日正式啟用,並搭配螢光黃色的告示牌提醒駕駛人。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副教授陳高村說,折線形標線在國外已廣泛使用,政府跟進立意良善,駕駛視覺上不會感到擾亂,但可達到提醒效果。開車族周先生說,希望開車時不會眼花撩亂。
※ 新聞來源→這裡
08.19 五楊解禁 高乘載可換車道
只能出不能進 最快下月陸續實施
【陳如嬌╱台北報導】銜接國道一號五股到楊梅收費站的五楊高架,因設有高乘載專用道且其中有多路段禁止變換車道,導致部分小客車在上坡路段被前方慢速大客車「卡」到時、卻因不能變換車道而動彈不得,民怨連連。高公局昨指,評估後將開放爬坡路段變換車道,但只能出不能進,北上和南下預計分別在下月和十月陸續開放。
民怨大車龜速擋路
高公局指出,五楊高架全長三十九公里,其中泰山與中壢轉接道這十九公里間的內側車道為高乘載專用道,僅供大型車和三人以上的小型車行駛,雖然專用道上設有可變換車道的路段,但爬坡路段現行規定禁止變換車道,不少小型車駕駛反映,爬坡時被迫跟在大客車後方龜速前進,讓人很惱火。
高公局表示,五楊高架設高乘載專用車道是環評要求,目前平日使用率有二成五,假日達三成,南下爬坡道的車速平日可維持九十至九十五公里,假日約九十公里,比一般車道高出五至十公里。北上高乘載爬坡道因距離較長,車速在八十至八十五公里,和一般車道的速度相當,但偶爾仍有民眾反映遭前車擋道,非常不滿。
高公局指出,原本不可變換車道的爬坡段,南下路段從高乘載車道起點到林口這一帶約二點七公里,北上過桃園到林口這一帶約三點五公里,將重畫內虛外實的標線,未來外側的車輛不能進專用道,但專用道上的車輛可以出來、變換至右方車道。
「常走到滿肚子氣」
經常在專用車道被大車擋道的吳先生說,常走到滿肚子氣,早就該開放了。
※ 新聞來源→這裡
08.20 柳營交流道通車 觀光大利多
隨著國道3號柳營交流道通車帶來的便捷性,遊客到柳營附近的觀光景點,可大幅縮短車程時間,預估至少在淡季可增加2至3成的遊客,附近的觀光業者為搶生意,紛紛推出遊樂住宿優惠方案。
觀光旅遊局表示,過去到柳營地區旅遊,必需經由國道3號白河或六甲交流道,但柳營交流道通車後,不但可縮短交通時程,並串連東山仙湖農場、尖山埤江南渡假村、南元休閒農場、柳營酪農區、德元埤荷蘭村等觀光景點。業者評估,在旅遊淡季的時候,至少可為當地增加2至3成旅遊人口。
南元農場表示,由柳營交流道至該農場只需10分鐘車程,為讓更多遊客前往該農場體驗,目前只要加入粉絲團雙人同行只要600元、或打扮成動物造型入園即可享門票優惠價100元。
台糖尖山埤江南渡假村是柳營交流道通車受益最多的景點,從交流道到該景點僅需5分鐘車程,為吸引更多人潮,趁暑假期間推出入園門票每人只要99元,還加碼推出FUN暑假合家歡木屋住宿享一泊三食專案,4人成行只要5000元加10%起。
觀旅局表示,柳營地區周邊充滿了優美的田園風光,如德元埤荷蘭村具有豐富的埤塘生態環境與自然田園景致,不僅是周休假日騎鐵馬的好去處,更可以來此觀賞荷蘭村風車及體驗露營烤肉的樂趣,而鄰近的八翁酪農專業區更是全台最大且極為重要鮮乳生產區,都可望因柳營交流道通車帶來更多商機。
※ 新聞來源→這裡
以上新聞除政府公報資訊外均為轉載各家媒體新聞稿。
以上新聞稿不代表本報立場。
[ back to top ]